15966481856
主持人
般人对遗传基因都有些许的了解。它掌管着每个人的体质和机能,并赋予每个个体不同的特征。
相对而言,了解线粒体的人不是很多。简而言之,线粒体就是将人体内通过各种形式吸收的营养成分转换成能量的工厂。
基因和线粒体十分重要,但是它们都可能被活性氧损坏。
鹤见
人体是由多达60兆个细胞组成的。细胞里有细胞核,细胞核里面有遗传基因DNA和制造ATP(三磷酸腺苷)能量的线粒体。然而5种活性氧中最强劲的羟自由基,连细胞核这个坚固的“防御所”都能破坏,结果导致癌细胞异常增殖,即癌变。
羟自由基的存在时间极短,但是它会使细胞膜类脂体发生链式氧化,给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伤害。不只是癌症,它还会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服用维生素E等物质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我所尝试的方法当中,最有效的是服用负氢离子,它与酵素搭配使用、癌症治愈的病例在不断增加(临床案例参照第二部)。
第三节 负氧离子的概念
由于空气中各种气体元素的电子亲和力即“俘获”电子的能力强弱不同,它们俘获电离的自由电子难易程度也就不同。氮的电子
亲和力大大低于氧和二氧化碳,而氧是在低层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约占20%,二氧化碳仅占0.03%,因此空气电离产生的自
由电子大部分被氧分子获取,形成负氧离子[O∑(H2O)n],其过程可表示为:
O2+e-O2 (1-1)
02+nH₂0→→0¿(H2O)n (1-2)
e为自由电子。空气中的氧分子在阳光紫外线、闪电等外界因素作用下,便会生成负氧离子。而且,海上的浪花、花园中的喷泉、
繁茂的森林,甚至家中淋浴室的莲蓬头等亦能促进氧的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在大自然中由于宇宙射线、辐射、紫外线以及瀑布
河流的水流喷射和雨天的雷电作用,会电离出正离子与负离子,由于二氧化碳负离子在空气负离子中的比例极低,所以,空气离
子一般都是指负氧离子。

2 癌症的主因是毒性活性氧
严重损伤细胞的活性氧
鹤见
基本上,癌症的起因是活性氧。活性氧大致分为5种,其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叫作羟自由基,必须要彻底清除。
及川
羟自由基这种毒性极强的活性氧会伤害细胞,影响细胞核中的线粒体和基因,造成癌细胞增殖。抗癌基因也会被抑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羟自由基在体内持续累积,会给其他健康的细胞带来不良影响。活性氧会夺走正常细胞的电子,使细胞氧化.

负离子空气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一种物质。当人们通过呼吸将负离子空气送进肺泡时,能刺激神经系统产生良好效应,
经血液循环把所带电荷送到全身组织细胞中,能改善心肌功能,增强心肌营养和细胞代谢,减轻疲劳,使人精力充沛,提
高免疫能力,促进健康长寿。负离子还能活化脑内荷尔蒙β-内啡肽,具有安定自律神经,控制交感神经,防止神经衰弱,
改善睡眠效果,以及提高免疫力。
在野外、山村、森林、海滨、瀑布或雷雨过后,一定会感到神清气爽、心胸开阔,这不仅是由于野外污染少,更重要的
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空气中所含有的负离子的多少是衡量空气清新的标志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认,
空气中的负离子在1000~1500 个/cm,被认为是清新的空气

说到底,抗癌剂就是类似于活性氧集合体的物质,这不过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副作用就是它对正常细胞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放射线说是定位照射(PinPoint),但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对周围细胞也造成极大打击。癌细胞被放射线照射后反而易扩散。主持人
抗癌剂源于毒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患上恶性淋巴瘤的美国士兵在德国一直遭遇到“氮芥气”的攻击,归国后身体检查,却发现病情有所改善。医学界由此得到灵感,研发出抗癌剂。如您所说,是以毒攻毒。
而放射治疗是源于原子弹的发明。原子弹是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研发的。据说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研究所(LosAlamos)三面都是悬崖峭壁,除工作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靠近。现在,这个研究所被用于和平的目的。
在自然界中这些离子(正、负)的自然浓度介于每秒每立方厘米几百个至几千
之间,一般为700~4000个,它主要取决于地球表面的自然情况、高度及测量的地点和条件。负离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寿命”不等,
在洁净空气中的寿命有几分钟,在灰尘多的地方仅几秒钟。自然界在不断地形成和产生新的负离子,但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不会
无限增多,因为离子在产生的同时伴随着离子消失的过程。主要是因为:①异性电荷相吸,正负离子静电作用相互吸引而中和;
②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粉尘的表面附着在一起形成重离子而沉降;③负离子被各种换气系统排出;④离子被抑制,空气中的负离子
浓度经常维持在一定水平,浓度饱和到一定程度其产生会被抑制。因25.7.11此空气中正、负离子的浓度不断变化,保持某一动态平衡。
人体只有取得正负离子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极力反驳,认为他们已经替癌症患者延 长了寿命,同时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方式。还有很多数据表明,
最近的抗癌剂对比以前的抗癌剂,效果有很大不同。虽然只有2-3个月,但毕竟延长了寿命,即使有严重的副作用,延长寿
命也的确是事实。
但是站在患者的立场来看,他们是急不暇择,只希望能够痊愈、根治。不过,在这场论战中,无论哪一方,其实都在说“癌
症无法治愈,只能缓解”,这是问题的症结。“缓解”这个词不过是一种欺骗,大家不觉得很可笑吗?

第二节 空气负离子
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我们都知道,目前城市的大气污染较严重,为了呼吸新鲜空气,我们越走越远。当我们来到野外、森林、海边,会觉得非常的舒服,
精神也抖擞起来,这一切归功于空气负离子的存在。
什么是“空气负离子”呢?众所周知,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氮、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在正常状态下,气体分子及原子内的正负电荷相等,呈现中性,
但在宇宙射线、太阳光线、电磁波、岩石和土壤产生的射线、海浪、瀑布以及各种气象活动等所产生的能量的作用下,气体分子中某些原子的外层电子会离开轨道,成为自由电子,呈负
电极性,而失去一些电子的原子呈正电极性,这个过程称为“空气的电离”。那部分被分离出来的自由电子又会与空气中其他中性分子结合,使得到多余电子的气体分子呈负电极性,称为
“空气负离子”(这个过程称之为空气的离子化)。
本人就是癌症患者的评论家立花隆先生也加入辩论,主张"症并无特效药”,使辩论更加趋向白热化。
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如此热议,或许是因为对多数日本人来说,癌症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想请教您读到这些报道后
的感想。
鹤见
简单说来,近藤先生认为,除了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癌 血液癌变以外,对肺癌和胃癌这类癌症而言,抗癌剂、放射线、手术
都没什么效果,却会给患者带来地狱般的痛苦。既然如此,就算检查出癌症,也什么都不要做,顺其自然,可能活得更长久。做
些没必要的治疗,反而会缩短寿命。

从1889年德国科学家Elster和Gertel 发现了空气负离子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Philip Leonard博士第一个在学术上证明负离子对人体的功效,到1902年Asamas等肯定了空气离子存在的生物意义,1903年俄罗斯学者发表了用空气负离子治疗疾病的论文,相继1932年美国RCA公司Hamse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医用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半个世纪以来,空气负离子研究在欧、美、日各国已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应用阶段,我国自1978年由伊朗的沙哈瓦特博士引进一台电子仪器生物滤器(biological filter),即我国负离子发生器的前身,至今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已经历了80年代初、90年代初两个发展高潮。近代生物医学进展、动物试验研究结果、环境意识的深化及空气离子测试仪器的完善,推动着空气负离子作用机理的研究、空气负离子发生器的生产、应用。负氧离子在医疗上已成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在旅游生态环境评价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已列为衡量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要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存在的效应已带给人们揭开一个新的认识水平